只要父母健在,他们就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,就可以感受到来自于父母,最无私,最深沉,最厚重的爱。
而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父母,那么无论他们过得有多好,也依旧会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观众和最想要珍惜的人。
记得老舍先生曾说:“人,即便活到十岁,有母亲便而已多少还有点孩子气,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,虽然还有色生香,却失去了根。有母亲的人,心里是安定的。”
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父母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:“第一个抱她的人,是我不是你;第一个亲她的人,是我不是你;第一个爱护她的人,是我不是你。
而能陪伴她一生的人,我希望是你。不过,如果有天你不爱她了,你不要跟她说,跟我说,我会带她回来。”
有妈妈说,生个孩子,几乎赔上了自己全部的一生,因为有了他,从此人生就有了一个始终割舍不断的牵挂和担心。
还有妈妈说,生个孩子,既会失去很多自由,又失去了许多潇洒的底气,甚至还为了他,忍受许多无奈和委屈。
但既然,生个孩子,尤其是生个糟心,调皮,不懂事的孩子,有这么多缺点,那为什么我们还那么需要孩子呢?
我们需要孩子,因为他们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,让我们在最繁忙的工作外,找到人生的安慰和支撑。
我们需要孩子,因为无论我们对他们如何,哪怕偶尔生气,打骂他们,可在他们的心里,爸爸妈妈永远都是自己最爱的人。
有人曾说,孩子经常不知道父母,有多么爱他们。其实,父母可能也永远不知道,你的孩子究竟有多爱你。
升职后踌躇满志却无人倾诉时。良辰美景在身边却无人分享时。生了病没有力气,却急需一杯温开水时。在人生最低谷期,最需要陪伴和鼓励时。
其实,无论你的另一半,再完美,在彼此磨合的过程中,都会有许多矛盾,需要互相包容,理解和体谅才能把日子过下去。
甚至如今许多人说,单身就没有这些困扰,不用担心三观不合,也不用担心聊不到一块儿,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,多好呀。
但于大多数而言,婚姻的意义,绝不是简单的柴米油盐,也不是养儿育女,更不是我们所谓的少时夫妻,老来伴儿。
婚姻更多时刻,是一种风雨同舟的承担,是一种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的承诺。也是一种有人问你粥可温,有人与你立黄昏的平淡相守。
记得杨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婚姻的纽带,不是孩子,不是金钱,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,那是一种伙伴的关系。
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,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,有他(她)托起你的下巴,扳直你的脊梁,命令你坚强,并陪伴你左右,共同承受命运。
但在人生的下半场,真正会与你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不嫌你老眼昏花,不嫌你两鬓斑白,依旧与你朝夕相处,冷暖与共的人,是你的伴侣。